《舌尖上的中國2》在涼山拍攝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國2》在涼山拍攝背后的故事
“顧濤,電力公司員工,有20多年巡線經(jīng)驗,常年在崇山峻嶺里穿越,一個班組一年步行總旅程超過25000公里,相當于四分之三個赤道。”5月30日21時,隨著中央電視臺第一頻道《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七集《三餐》的播出,紀錄片用幾分鐘時間講述了國網(wǎng)涼山供電公司員工顧濤和他的同事由于在野外艱辛的巡線工作,三餐與美食擦肩而過的故事。
“舌尖”選中電力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播出后,“舌尖”體成了一種熱門的傳播方式,融入“舌尖”進行品牌傳播將是絕佳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在國網(wǎng)四川省電力公司的精心策劃下,2013年7月28日至8月4日,《舌尖2》第七集導演丁正攜攝制組來到西昌對《三餐》進行選景拍攝,以電力員工在大涼山的巡線工作作為切入點,介紹涼山地方美食。
為什么選擇電力員工作為故事主角進行拍攝?導演丁正說,正是通過對以電力員工為代表的普通老百姓的“三餐”的拍攝,映射普通人對生活、對美好的渴望和追求,反應普通勞動者在辛勤勞動后享受勞動成果的幸福喜悅。同時這也正好契合了“舌尖”第二季加重人文故事,以故事來反映美食,反映老百姓對生活熱愛的基調。
輾轉拍攝艱難
此次《舌尖2》在涼山拍攝內容包括金陽青花椒、布拖烏洋芋、彝族美食坨坨肉以及彝族“火把節(jié)”等,攝制組一行深入到布拖、金陽、越西、喜德等縣和西昌市輾轉幾千里選景拍攝。
7月29日,在完成對布拖烏洋芋的拍攝任務后,攝制組立即趕赴金陽縣進行青花椒拍攝。7月末8月初的涼山正值雨季,因前些日長時間下雨造成山體滑坡,通往金陽的公路被迫中斷,攝制組一等就是幾個小時。從布拖到金陽130多公里的路程,走走停;7個多小時才到達。
8月2日,在對國網(wǎng)涼山供電公司員工戶外巡線工作進行拍攝時,央視攝制組帶著沉重的攝像機、燈光器材以及調音設備跟隨著電力員工腳步,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爬至位于涼山州喜德縣與越西縣交界的海拔3200多米小山頭,頭頂烈日進行了2個多小時的登塔作業(yè)拍攝,為電視觀眾展現(xiàn)了高山和鐵塔交相輝映的美景。
坨坨肉的插曲
在拍攝彝族美食坨坨肉制作過程中,攝制組提出要求:拍攝點不能選擇在彝族餐飲店,最好是在彝族老鄉(xiāng)家中進行拍攝。
攝制組和工作人員正在為這個難題犯愁時,有人提議:為何不選擇在國網(wǎng)涼山供電公司的彝族員工家中拍攝?經(jīng)協(xié)商,最后將坨坨肉制作拍攝點選擇家住西昌市洛古坡鄉(xiāng)的國網(wǎng)涼山供電公司馬道供電所彝族農電工豐子日的家中。
接到特殊工作任務的豐子日脫下平日里橙色的工作服,換上配有英雄標志頭飾的彝族節(jié)日盛裝,并張羅家人從市場買回了制作坨坨肉烏金豬的仔豬,同時還借來以紅、黃、黑三色標志的彝族漆器。為了突出火把節(jié)熱烈歡快的節(jié)日氣氛,豐子日按照攝制組要求邀請周圍的彝族老鄉(xiāng)到他家一起過火把節(jié)。
彝族美食坨坨肉的拍攝從當日17時一直到持續(xù)到23時,當坨坨肉制作過程拍攝完成后,彝族老鄉(xiāng)們圍著火堆手牽手歡快地跳起彝族達體舞,小朋友們手捧坨坨肉大快朵頤。
播出后的感受
“作為最普通最基層的一線電力員工能夠上《舌尖2》,并且能夠通過這樣火的電視節(jié)目來反映電力線路員工的艱辛,我感到最榮幸。”顧濤開心地說。
當時,國網(wǎng)涼山供電公司安排巡線工作經(jīng)驗比較豐富的顧濤帶領彝族員工菩提阿布和新進員工覃相文出鏡配合拍攝任務,他只想好好地配合拍攝,其他的也沒有多想。在拍攝過程中,顧濤才意識到這不僅僅只是拍攝他們的巡線工作,而是通過他們展現(xiàn)普通電力員工為守候千家萬戶的光明所做的艱苦工作。
電視播出后,周圍鄰居和親朋好友們紛紛向顧濤表示祝賀,好多朋友平時只曉得顧濤在電力公司上班,沒有想到他工作現(xiàn)場在大山上,并且還要爬上幾十米高的鐵塔進行如此危險的作業(yè),十分不容易。
顧濤最感到自豪和欣慰地是,上了電視節(jié)目,他在女兒的心目中是個英雄、是個了不起的父親;同時,他的家人對他常年奔波在外的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lián)系,及時刪除,涼山州網(wǎng)-涼山彝族自治州新聞媒體平臺(zeusnewsnow.com)
源涼山新聞網(wǎng)/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