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傳統(tǒng)刺繡技藝
項目名稱:彝族傳統(tǒng)刺繡技藝
涼山彝族刺繡工藝獨特,具有強烈的民族性與地域性,尤其是甘洛縣民間彝族婦女刺繡工藝,以其工藝的獨特、繡工的精巧、技藝的高超、紋樣的豐富在涼山彝族中具有影響力。
【產(chǎn)生年代】
涼山彝族刺繡工藝一方面隨著服飾面料的改變而改變,同時也隨著技術(shù)的進步而進步;社會不斷變遷,不同時代人的審美觀差異性比較大,由此,彝族刺繡源于何時,無文獻記載,無從考證。
【分布區(qū)域】
甘洛縣東南部的普昌、吉米、斯覺片區(qū)是傳統(tǒng)的彝族刺繡技藝保存較完整的地區(qū)。
甘洛縣位于四川省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的橫斷山北緣,全為山地,嶺高谷深,面積2155.94平方公里,居住著彝、漢、藏等14個民族,共18.755萬人。甘洛縣與雅安市的漢源縣、石棉縣,樂山市的金口河區(qū),涼山州的越西縣、美姑縣為鄰。1956年建縣,縣城新市壩鎮(zhèn)。礦業(yè)經(jīng)濟發(fā)達,為西南最大的礦產(chǎn)品交易市場,號稱“西南鉛鋅之都”,水能資源豐富,國家級大型電站瀑布溝電站已竣工發(fā)電,民族文化多樣交融,為全國民族體育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成昆鐵路縱貫全境、交通方便,距州府西昌、省會成都均四小時車程。
甘洛歷史悠久,自古就是西南各民族遷徙的重要走廊,縣境內(nèi)的海棠鎮(zhèn)為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這里有令世界關(guān)注的爾蘇藏族瀕危的傳統(tǒng)文化,已進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瀕危文化名錄。這里有國家級地質(zhì)公園“大渡河大峽谷”。這里有四川省馬鞍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這里有中國彝族的神山“吉日坡”、鬼山“德布老木”。這里有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彝族“桿桿酒”、彝族“磨爾秋”、藏族“射箭節(jié)”。這里有州級文物保護單位“海棠古鎮(zhèn)及清溪峽段”。
【基本內(nèi)容】
甘洛彝族刺繡屬于“義諾”土語式刺繡,刺繡包括衣服、鞋子、包頭、圍腰、馬甲、錢包、枕頭、挎包和各種飾品。刺繡花樣較多,大致分為:一是抽象或具體的動物、植物、山水、天象的圖相;二是寓意吉祥、繁育性的圖案;三是抽象性較濃,用幾何圖形組成的圖案,有方形、三角形、半園形、園形、弧形等。抽象或具體的圖案,如:雞冠紋、羊角紋、葉紋、波浪紋、齒紋等;寓意吉祥的圖案,如:日月并繡、字紋、變形獸紋等。
甘洛彝族刺繡其工藝主要體現(xiàn)在衣飾上。如:男子的項背、衣襟、袖臂(在海棠、吉米一帶也有刺繡下擺、褲筒、褲腳的);女子的頭帕、衣領(lǐng)、項背、衣襟、袖臂、下擺、掛包以及小孩的鞋、帽等。刺繡手法主要有:一、挑花:根據(jù)衣料布面的經(jīng)緯線,用斜針、十字針挑繡花紋;二、貼花:將有色布按需要剪成長條,貼上鎖邊,另用有色布先剪成連續(xù)花邊圖案,貼在衣面后沿邊挑鎖;三、鎖花:又叫“鎖邊繡”,一般用于袖口、褲腳,特別是婦女頭帕的邊沿,用鎖挑成犬牙或其它形狀;四、盤花:選好有色布料,裁成細條,縫成燈芯狀“瓣料”(彝語稱“吉惹”),在所繡之處盤結(jié)花樣,囤針固定,有較強的立體感。
甘洛縣東南部的普昌、吉米、斯覺片區(qū)是傳統(tǒng)的彝族刺繡技藝保存較完整的地區(qū),刺繡圖案主要以生活環(huán)境為藍本,藍天、白云、花草、蝴蝶和飛鳥的色彩圖案都融入到彝族刺繡中。這里的彝族女裝上衣主要是以蘭、綠、橙色為主;彝族男裝上衣主要是以蘭色和黑色為主,一般彝族女裝上衣領(lǐng)口附近有兩圈刺繡的艷麗花紋,男裝則是刺繡的素凈花紋;男女裝袖口花紋特別講究,幾乎把整個手腕段都繡完,每種色帶都由復(fù)雜而夸張的圖案組成,有波浪狀、有草葉形、有花瓣形、有彎曲有規(guī)則的線條;女裝袖口的色彩要豐富些,不僅僅有綠色、白色、黃色、黑色,還有紅色和橙色,相對男裝要艷麗些;衣角也比男裝講究,在衣角處還有繡的花邊。男人和女人的頭飾也不一樣,男人的英雄吉頂端是由粉紅、淺綠、金黃和大紅色帶組成,留有五顏六色長須做裝飾;女人的頭帕繡花講究就更多了,分年齡、年齡里面又分性格,對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要求,少女的繡花要艷麗些,中年人的繡花要簡約些,老年人的繡花要老成持重些。性格開朗的少女多選用熱烈色彩的線,繡花顯得活潑輕快;性格內(nèi)向的少女選用彩線時要搭配一些蘭色和綠色,繡花顯得穩(wěn)成,也投射出青春活力。
二是獨特的烏史大橋鄉(xiāng)屬于彝漢文化交融之地,彝族刺繡服飾設(shè)計上,頭帕是用黑色布纏繞,布帶外露的最后一截是用紅白綠三色線繡出相互間隔的四道純色誘人色帶,最外面一層色帶是由這三色間隔搭配成不同的純色色塊,使整個刺繡色彩搭配協(xié)調(diào)好看,其衣服是采用大塊鮮艷的紅花、淺色花布、黃色布搭配在較為明亮的蘭色布料上,縫制的樣式有蒙古族服飾的風(fēng)格,整個長衫從腰以下有前后左右四道開口,前邊兩長塊系于腰間;領(lǐng)口繡有紅、黃、白三條色帶,整件衣服給人以簡潔明快感。黑色褲腳寬大,小腿肚以上繡有10余條不同紅色色帶,色帶中有綠色和白色協(xié)調(diào)搭配,還有不同色塊組成褲腳邊。整套衣服在刺繡的點綴下簡潔明快。烏史大橋鄉(xiāng)會縫制、刺繡這種服飾的婦女僅有六人,會刺繡的人稍微多些。一般在隆重節(jié)日,成年女子才穿這種刺繡服飾參加活動,增添喜慶氣氛。
【基本特征】
甘洛彝族彝族刺繡為義諾式刺繡,其工藝主要特征體現(xiàn)在彝族衣飾上如:男子的項背、衣襟、袖臂(在海棠、吉米一帶也有刺繡下擺、褲筒、褲腳的);女子的頭帕、衣領(lǐng)、項背、衣襟、袖臂、下擺、掛包以及小孩的鞋、帽等。甘洛彝族刺繡花樣較多,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具像的動物、植物、山水、天象;二是寓意吉祥、繁育性的;三是抽象的,用幾何圖形組成的圖案,有方形、三角形、半園形、園形、弧形等。具象的直接取材于實物,有雞關(guān)紋、羊角紋、葉紋、波浪紋、齒紋等;寓意的有變形的日月并繡、字紋、象征吉利的變形怪獸等。反映出甘洛彝族人民崇尚大自然向往和諧自由憧憬美好生活的熱切愿望。
【基本價值】
彝族刺繡紋飾方法獨特,飾紋精美,色彩艷麗,寓意深遠。彝族刺繡是一種物化了的精神產(chǎn)品,是窺見歷史、生活的畫卷,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甘洛彝族刺繡多姿多彩、獨具特色,屬于義諾式彝族刺繡的代表,是彝民族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百花園中的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
【名錄級別】省級
【傳承人基本情況】
彝族刺繡自古依靠母女相承或師徒相承的方式自發(fā)在民間傳承,傳承譜系:阿西巫之莫——阿布阿支莫、阿布各果莫。
阿西巫之莫,彝族,女 ,1962年9月出生,家住甘洛縣中小企業(yè)局阿布阿支莫,彝族 ,女 1986年9月出生 ,家住甘洛縣海棠鎮(zhèn)西橋村阿布各果莫,彝族,女 ,1990年5月出生,家住甘洛縣海棠鎮(zhèn)西橋村來源:涼山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