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宗彝人告訴你什么是“綁山花子”
...
綁山花子 祝福送進每家每戶 山花子面具2014年春節(jié),大年初一吃過早飯,一群青年人來到村后面的山林里,在這里,他們將被長輩們用過山龍綁扎全身并帶上面具,把自己裝扮成“猴子”,然后沖下山來到村寨,耍跳的神猴用拜年的方式把幸福吉祥帶回村寨、送進每家每戶。這就是師宗縣雄壁鄉(xiāng)堵雜村干彝人每逢春節(jié)必須舉行的“綁山花子”
神圣而有意義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
61歲的“綁神猴”張榮華老人告訴我們:在很早以前,住在大山深處的干彝人祖先們,經(jīng)常與別的民族發(fā)生戰(zhàn)爭,他們跑到山野里用藤草把身體綁藏,但臉龐還暴露在處面,于是聰明的干彝人隨手采下一塊樹皮挖兩個眼睛洞擋在臉前,躲避了敵人保存了自己,后人用“綁神猴”來演示和紀念祖輩們機智勇敢的精神。對“綁山花子”這一叫法本來稱謂是“神猴”,名稱中帶有十分莊重崇敬的含意,是干彝人世代相傳而沿襲下來的傳統(tǒng)活動,“山花子”是師宗民間特別是山區(qū)農(nóng)村群眾對猴子的別稱。
在張榮華老人記憶中,在他很小的時候,每年過年前都跟著父輩們到周邊的山野里采集大量的“過山龍”藤草,等待大年初一“綁山花子”。今年他們也備夠了綁30多個“神猴”的過山龍。同時在師宗的丹鳳、雄壁、葵山三鎮(zhèn)結(jié)合部的堵雜、大哨、小板橋河、新河等干彝人居住的村子里,也都舉辦“綁山花子”的民俗活動。
“猴子”本身由人裝扮,每年的大年初一,村里的男女老少便會到山里扯來一種叫做“過山龍”的藤草,在一些愿意充當(dāng)“猴子”的青年身上綁扎好,最后戴上自己制作的木制面具。在捆綁的時候,要選擇一處不能見到房子的地方,因為裝扮中的“猴子”一旦見到世俗的人煙便會失去了“神性”,因此一般都選擇在見不到村落的山林里。當(dāng)所有的猴子都捆綁完畢后,隨著三聲火藥槍的鳴響,猴子們便向村子里進發(fā)。進村時,早有準(zhǔn)備的村民們會自發(fā)地到村口敲鑼打鼓、鳴放鞭炮甚至鳴槍接神猴。進村后,猴子們首先要集中到村里一處比較寬敞的場子上舉行祭獻禮儀,由村中最有名望的老人主祭。祭獻儀式比較簡單,供桌上擺放一碗米飯、一塊肥肉和一碗甜酒,老人嘴里念念有詞,祈求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人丁滿門,六畜興旺,此時猴子們有序地跳躍著,并由三名推選出來的猴子接受祭獻。老人將甜酒斟三杯,敬給三個猴子,三個猴子相互摟肩搭臂下蹲三次,向老人跳三下后返身向后跳三下,表達向祭獻者和村民的敬意,然后接過酒杯,敬天敬地。
有人考證,師宗“綁山花子”是在祭祀當(dāng)年“藤甲軍”的冤魂,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時,火燒藤甲軍一戰(zhàn)就發(fā)生在云南省的師宗一帶,而被燒死的藤甲軍,就是應(yīng)該是師宗縣的“干彝人”,現(xiàn)在搞“綁山花子”活動的彝族人,就是當(dāng)年藤甲軍的后代,在“山花子”捆綁“過山龍”藤草后還要用藤條捆綁全身,這種全身捆綁的藤條,就是當(dāng)年“干彝人”抵御敵人兵器的藤甲。
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lián)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wǎng)-源涼山新聞網(wǎng)/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