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茅埂山上的一朵祥云
黃茅埂山上的一朵祥云——記美姑縣洛俄依甘鄉(xiāng)“四川優(yōu)秀教師”克其伍達[IMAGE]
克其伍達正在認真講課。
克其伍達是美姑縣洛俄依甘鄉(xiāng)中心校的一名普遍老師,17年來一直堅持在彝家村寨任教。清清的美姑河畔,巍巍的黃茅埂山上,克其伍達就像一盞明燈,照亮著淳樸的彝家孩子的求學路,給他們帶去無限的光明和希望。村民們都親切地稱他為“黃茅埂山上的一朵祥云”。
主動請纓到最艱苦的山區(qū)任教美姑縣洛莫依達鄉(xiāng)波乃姑村教學點坐落在海邊3000多米的崇山峻嶺之中,地理位置偏僻,氣候惡劣,是“工作清苦、生活清苦、條件艱苦”的“三苦地方”。
居住著100多戶村民的波乃姑、尼河和依洛拉達村3個自然村,只有一個波乃姑教學點。教學點離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十來里地,曾是美姑縣、片區(qū)教辦、鄉(xiāng)三級主管部門領(lǐng)導的一塊心。河捎跅l件艱苦,不要說公辦教師,就連高薪聘請的代課老師也待不住幾天。如果讓孩子們集中到鄉(xiāng)中心校讀書,他們每天都要翻越幾座陡峭的大山和深深的河溝,一路上十分危險,尤其到了“水隔南山不渡人”的洪水季節(jié),孩子們就無路可走了。
克其伍達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心潮起伏,作為大山里走出來的彝家孩子,他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們因被大山和河水的阻隔而耽誤了學業(yè)。2000年7月,剛從涼山民族師范學校畢業(yè)回來的他,毅然放棄在縣城附近一所條件較好的小學任教的機會,自愿來到在當時不通車、不通通訊、不通電、信息閉塞的波乃姑村教學點任教。
[IMAGE]
克其伍達背著學生涉水過河。
解決困難讓學校教學走上正軌破破爛爛的屋頂,斑駁脫落的墻壁,坑坑洼洼的地面,歪歪斜斜的桌凳……盡管克其伍達在來之前已經(jīng)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來到波乃姑教學點時,極差的教學條件仍讓他有些意外。在村民的幫助下,克其伍達將教室進行重新整修。
波乃姑教學點只有一個三年級的教學班。開學時,全班只迎來了5名學生。為了不讓貧困少年兒童輟學,課后,他拿著學生的花名冊挨家挨戶地做輟學學生家長的工作。村民阿合伍牛因經(jīng)濟困難,把到了上學年紀的大女兒留在家里幫忙放養(yǎng)牲畜,照看弟妹,但強烈的求知欲驅(qū)使小女孩經(jīng)常背著弟妹到教室的窗外聽課。這一幕,克其伍達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徒步3個多小時來到阿古伍牛家做工作。阿古伍牛說:“女兒終究要嫁出去的,不讀書也罷。”聽了伍牛的這番話,克其伍達苦口婆心地勸他:“男孩女孩都一樣,都是你的心頭肉,你就忍心讓女兒跟你一樣沒有吃盡沒有文化知識的苦嗎?如果沒有錢交學費,我給你墊上,明天你就讓女兒來上學吧!”
克其伍達何嘗不知道,一旦墊付了學費,收回這筆錢不知是猴年馬月的事了。盡管如此,他還是每學期都為家境貧困的學生墊付學費。經(jīng)過克其伍達的耐心說服教育,第一學期開學一個月,3個自然村的家長們都把適齡兒童送進了學校,學生增至45名。
有了學生,又一個難題擺在了眼前:鄉(xiāng)里配套的書本和桌子、板凳遠遠不夠。上課時,三四個人擠在一套桌凳上同看一本書,有的以石頭當板凳、雙膝當桌子。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克其伍達利用周末,到學區(qū)中心校和鄉(xiāng)中心校,爭取課本和桌子板凳,把一些廢棄的課桌凳背回來,并找來木材、釘子,自己動手進行修理。
“課桌、書本解決了,學校沒有一面升旗儀式,一個學校沒有升國旗儀式,就不算是一個學校。”克其伍達說。他又自己出錢買來一面五星紅旗,找來一根柱子當旗桿,每周一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從此,嘹亮的國歌聲和朗朗的讀書聲在邊遠的波乃姑村小回蕩,教育教學重新上了軌道。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克其伍達還為學生買了一個籃球和一架風琴。前任村支書回憶說:“村民們很感動,自發(fā)用圓木、木板和鋼筋做了個籃球架,平整了泥巴壩子,這也成了當時村民們唯一的娛樂活動項目。”
村里的孩子沒有什么衛(wèi)生觀念,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克其伍達操了不少心。他幫學生剪指甲、梳頭,督促他們洗臉、洗手,不斷教育他們要講衛(wèi)生、愛整潔。
在波乃姑村教學點,克其伍達一人一校,既是教師,又是管理員;既是保姆,又當炊事員,還是維修工。一天下來,上完班上的所有課程,克其伍達疲憊不堪。他思來想去,決定說服遠在九口鄉(xiāng)務農(nóng)的妻子來幫助自己打點學校事務,照顧學生飲食。但話剛說出口,妻子就對他大發(fā)雷霆:“丟下家里的兩個老人和一大堆事不管,去學校幫忙,家里的事情怎么辦?”克其伍達一而再,再而三地勸說妻子,讓妻子為那些山區(qū)的孩子多著想。在他的堅持下,妻子終于被說服了,接受了他的請求,父母也同意了,波乃姑教學點從此又多了一份溫馨的母愛。
每天,克其伍達夫妻倆準時在6點30分起床,挑水、洗漱、做飯,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并做好課前準備工作。10點,克其伍達準時上課。中午,夫妻倆先給45名學生熱飯,接著自己做飯吃。飯后,克其伍達抓緊時間批改作業(yè)、備課。晚上,他還要抓緊時間改作業(yè)、備課,微弱的煤油燈光常常伴著夫妻倆到深夜。
每次放假回家,昔日的老朋友、老同學、左右鄰里常常這樣問他:“伍達啊,你這樣辛辛苦苦到底圖個啥呀?不如和我們一塊兒到外地去打工,總比你當這個窮老師強。”
“就圖個山區(qū)的彝家孩子能有個好前程,山村有個好面貌,山民能過上好日子!”克其伍達堅定地回答。
[IMAGE]
利用課余時間,克其伍達深入學生家中輔導作業(yè)。
心系學生質(zhì)樸的大愛感人肺腑在波乃姑村教學點任教第一個學期,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水平,放假了,克其伍達只在家里住了一個晚上,就匆匆返回了學校。他自掏腰包買了課外讀物、字典以及復習資料,利用假期時間給村里的孩子們“充電”。白天他在學校上課,晚上他深入到學習較差的學生家中進行輔導。經(jīng)過一個假期的輔導,他班上的學生漢語水平和成績都有所提高。第二學期期末考試,他班上學生的學習成績與鄉(xiāng)中心校同年級學生的成績持平。
一年后,克其伍達所教的45名學生全部升入四年級,鞏固率達到了100%,同時,克其伍達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也感動了當?shù)卮迕窈蛯W生,得到了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一致好評,當年他被洛莫依達鄉(xiāng)評為年度“優(yōu)秀教師”。
2003年的一天,克其伍達接到家里的電話,在外打工的弟弟不幸在工地上意外身亡。那段時間正好趕上期末備考,他強忍著失去親人的痛苦,堅持帶著妻子繼續(xù)上課、監(jiān)考、閱卷,處理完學校的事務后才趕回家參加弟弟的葬禮。母親不理解他的所為,責怪他沒有人性,無情無義。其實伍達心里比誰都明白作為兄長的義務,在母親面前他無話可說,心里的痛苦無人理解,只是淚流滿面……克其伍達的弟弟去世后,教育局為了方便他照顧父母,準備把他調(diào)到離家較近的九口鄉(xiāng)任教。對此,克其伍達婉言謝絕,他對縣教育局的領(lǐng)導和片區(qū)的領(lǐng)導們說,“家里的確有困難,但是家里還有大哥,可以暫時幫著照顧老人。如果我離開了,波乃姑村的孩子們怎么辦?沒有老師了,孩子們還沒有畢業(yè),對他們影響太大了。”克其伍達堅持留了下來。
克其伍達在波乃姑教學點任教期間,學校沒有一個學生輟學、沒有一個學生留級,教學點每年的考試成績都進入全區(qū)同年級前2名、全鄉(xiāng)同年級第一名。學生多次在聯(lián)合鄉(xiāng)中心校文藝表演中榮獲第一名。
2004年6月,學生畢業(yè)了,伍達老師所教的班級有20名學生考入縣城關(guān)二小民族重點班。片區(qū)校長吉達者者稱贊說:“伍達老師給聯(lián)合鄉(xiāng)發(fā)射了‘20顆衛(wèi)星’,這是聯(lián)合鄉(xiāng)所有老師和家長的驕傲。”
如今,在洛俄依甘鄉(xiāng),一提起伍達老師,村民無不心存感激。60歲的村民曲比木其握著記者的手說:“伍達老師圓了我們山區(qū)彝族孩子的讀書夢,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這里也會憑借知識的力量實現(xiàn)脫貧,改變生活。”
由于在基層教育戰(zhàn)線上成績突出,2009年克其伍達被評為“四川省優(yōu)秀教師”。
默默無聞地耕耘,一年年守望,無私奉獻,17年來,他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大山,留在了教育工作的最基層。
未來,“黃茅埂山上的祥云”還將繼續(xù)散發(fā)迷人的亮彩。
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lián)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wǎng)-源涼山新聞網(wǎng)/圖百度圖庫